(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1975年,黄维被特赦,成了文史专员,但他固执的性格一直不改。政协让特赦的国民党将领以蒋军的视角来讲述淮海战役,并整理成书。黄维很倔强,说如果是国民党视角,那么书名中的“淮海战役”四个字应该改为“徐蚌会战”。在建议被否决后,黄维干脆使性子,不写了。黄维在淮海战役中,是国民党军的十二兵团中将司令官,围歼黄维兵团是淮海战役的重要环节,他的回忆具有极强的史料价值,如果黄维拒绝撰写,那么这本书的价值就会大打折扣。最后,不得不采取了折中的办法,即在书名下备注了一行小字:国民党称为徐蚌会战。有一次,黄维参加黄埔校友的联谊会,黄埔五期的廖运周(在淮海战役中任黄维兵团的师长,率部起义)见到黄维后,笑着主动打招呼,黄维脸色一沉,扭头走到一边。杨伯涛(淮海战役中,任黄维兵团十八军军长)对黄维说:“都过去这么多年了,过往一笔勾销。”黄维说:“我心里这个坎过不去。”1977年11月,黄维在南昌参观烈士纪念馆时,看到了墙上的方志敏的照片,他忍不住泪流满面,要同行的女儿黄慧南陪他去祭拜方志敏烈士的墓地。到了方志敏的墓地后,黄维轻声开口说:“方大哥,我是黄维啊!50多年前,是您指引我考入黄埔军校。我,我对不起您啊……”说完,黄维连连鞠躬,之后从女儿黄慧南手里接过鲜红,放在了墓前。在离开时,黄维几次回头,直至远去。1985年,黄维在特赦十年后,回到了管理所,已经82岁的他,在当年自己住的房间里睡了一夜。第二天走的时候,感慨的说:“在这里,人民政府展现出了无比的耐心,哪怕我再抵制改造也给了我接受教育的机会,让我这个顽固分子可以变成新人。”从管理所回来后,黄维又去了罗店凭吊。在淞沪会战中号称“血肉磨坊”的罗店血战中,黄维接替身负重伤的十八军六十七师师长李树森,在罗店和日军硬拼一周,黄维手下的三个团长,一人战死二人重伤,师部连文员、炊事员都拿枪上去了,战后清点人数,活着的人编不满一个团。黄维到罗店后,当地有老人认出了他,很快不少人涌了过来,黄维对罗店伤亡那么大,但最终还是阵地丢失,表达了自责,老人说:“你们尽力了。”听到这番话,黄维忍不住流下眼泪。从罗店回来不久,黄维落实政策的房屋补偿款下来了,他去找政协的工作人员,说希望把补偿款拿出一部分,在罗店建一个纪念碑,工作人员说:“这本来就是你的钱,怎么支配,由你决定。”黄维听了后,非常高兴,他后来把这笔钱分成三部分,一部分留给没有工作的老伴养老,一部分用于研究“永动机”,最后一部分就是修建纪念碑了。1986年7月,黄维来到香港,联络在港的黄埔同学,他到后不久的一天,突然有几个台湾来的情报人员找到他的住处,带头的说:“只要你不再回大陆,不管是留在香港还是去台湾或去美国,我们帮你办理手续,并补发你被俘以来的中将薪俸,大概算了一下,几十万美元总是有的。”黄维说:“我被俘后受到优待,特赦后安排了工作,人家对我不薄,不能丧良心,这种事情我做不来。台湾我是要去的,但必须是正常渠道,而不是这种方式。我的家乡、亲人都在大陆,我哪里都不去。”在拒绝了劝诱后,黄维还是写了封亲笔信,让来人交给在台湾的陈诚的遗孀谭祥,黄维是“土木系”的骨干,是陈诚一手提拔的。黄维在当54军军长时,曾因质疑军粮质量差,惹怒了时任军政部长的何应钦,被撤职查办,多亏陈诚在蒋介石面前求情,才让黄维免于查办。1948年,国民党组建精锐的十二兵团,司令官人选争议很大,难以确定,又是陈诚推荐了黄维。对黄维而言,陈诚是他的伯乐,对他有知遇之恩。谭祥收到黄维的信后,深受感动,很快就写了回信,并邀请他到台湾来。1989年3月初,黄维再次来到香港,在多次交涉后,台湾终于同意黄维以访问黄埔校友的名义到台湾来。台湾代表这次又提出让黄维离开大陆,除了此前开出的条件外,又加了优厚的条件:只要黄维去台湾,除了可以补发被俘后几十年的薪俸外,还可以以退役中将的待遇每月领取退休金,并且在台北提供住房一套。黄维断然拒绝,这时的他的心脏已经出现严重的问题,在港期间,他曾多次打强心剂,以保证有足够的精力。在港期间,曾有记者询问黄维对蒋介石的看法,黄维说:“蒋介石既是我的校长,也是我的长官,他的命令,我不得不执行。你问我怎么评价他,只能说,他那一套过时了,也是必然要失败的。”黄维还给在台的昔日同僚、同学写了一封公开信,信中最后写道:“如统一早日实现,我当亲赴台湾和你们把酒言欢。”3月19日,黄维来到北京,向政协的领导汇报了香港之行的收获,政协及有关部门领导肯定了黄维对统战做出的贡献,同意他去台湾。让人惋惜的是,就在当天晚上,黄维心脏病发作,虽送到医院抢救,但还是在20日凌晨病逝,终年85岁。标签:
Copyright © 2015-2032 华西兽药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6840号-35 联系邮箱: 920 891 26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