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在岛链部署哪些导弹?
最近俄乌冲突上演了“爱国者”大战“匕首”的戏码,让“爱国者”防空反导系统再一次出尽了风头,从海湾战争大战“飞毛腿”弹道导弹,再到如今的大战“匕首”高超声速导弹,在美国军工复合体的炒作下,诞生了“爱国者”的神话,“爱国者”甚至成为反导系统的代名词。
【资料图】
日本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向美国寻购“爱国者”导弹系统,用于替代的日渐老化“奈基”防空导弹,1987年,日本与美国达成联合生产“爱国者”PAC-2防空导弹的协议,1990年,日本开始正式部署“爱国者”PAC-2防空导弹连。“爱国者”PAC-2防空导弹系统包括火控雷达、发射车和电源车等组成,导弹最大射程为160千米,主要拦截目标是空气动力目标,主要是飞机,反导只是兼职。
“爱国者”PAC-3MSE是“爱国者”导弹家族的最新改进型,反导能力进一步提升。
进入新世纪后,日本以朝鲜导弹威胁为由,开始引进更先进的“爱国者”PAC-3导弹系统,从2007年开始,日本航空自卫队获得6个“爱国者”PAC-3防空导弹武器系统导弹连的装备。2010年,航空自卫队开始对“爱国者”PAC-2进行升级和维修,部分被升级到PAC-3水平。2009~2018年期间,有6个日本航空自卫队防空群,分布在日本国内不同地区的发射阵地,这6个防空群配备24个PAC-2和PAC-3防空导弹连,目前,航空自卫队拥有34套“爱国者”PAC-3导弹系统,其中琉球群岛的冲绳本岛、宫古岛等岛屿部署了该型导弹。
从2015年起,日本开始分阶段将“爱国者”PAC-3改造升级为PAC-3MSE,这是“爱国者”导弹家族的最新改进型,采用了性能更好的双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气动布局也进行了调整,拦截高度从20千米增至35千米,拦截距离增大约100%(增至100千米),具备更强的反弹道导弹和反巡航导弹的能力。
为了进一步提升现役“爱国者”PAC-3的作战能力,日本还开始为其配备探测能力更好的雷达,该方针写入了去年12月确定的《防卫力整备计划》。防卫省计划对部分“爱国者-3”(PAC-3)系统进行改装,引进美军计划部署的新型雷达系统“低层防空和导弹防御传感器”(主要使用C 波段雷达,并使用 S 波段和 X 波段频率进行导弹通信),配备该雷达系统后探测距离将比以前增加数倍,还可识别高速和可变轨导弹,进一步提升拦截率。
03式系列中程防空导弹是日本自卫队除“爱国者”外第二种陆基防空系统。2006年,日本向外界公开了其自行研制的03式中程防空导弹系统。该导弹由日本防卫厅技术研究与开发所和三菱电气公司合作开始研制,用于替代“霍克”中程防空导弹。2001年在美国新墨西哥州白沙导弹靶场进行了首次实弹试验,2003年起开始生产。
03式导弹最大射程50千米,最大射高10千米。
03式导弹最大射程50千米,最大射高10千米,采用指令制导+主动雷达+红外成像的复合制导方式,抗干扰能力强。每个火力单元包括4辆发射车、1部多功能相控阵雷达、1个指挥控制中心和1个火控站。每辆发射车上装有六联装发射系统,整个系统包括对空作战指挥装置、导弹发射车、雷达和火控系统等组成。目前,03式防空导弹系统均装备日本陆上自卫队方面队属下的各高射特科群。截至2010年,03式中程地空导弹已经装配16个高射中队,总购买费用达5600亿日元。
从2009年开始,日本开始对03式进行升级,提高与航空自卫队的联合作战能力,改进后连接对空作战指挥装置和对空作战指挥系统,进而实现与航空自卫队自动警戒管制系统(JADGE)的数据传输,提高协同作战能力。从外形上看,03式的改进型导弹采用了类似于美国ESSM舰空导弹的气动布局,使用边条翼替代了原先的鸭式布局,可提高导弹速度,此外边条翼还能加强弹体强度,提高导弹的机动性,更好地拦截超音速导弹和低空飞行的巡航导弹。2015年11月,03式的改进型导弹在美国新墨西哥州白沙靶场测试时,曾击毁美制GQM-163A“土狼”超音速靶弹。
为了应对高超声速导弹,日本计划对03式改进型导弹进行进一步升级。据称,改良是为了提升预测高超音速武器飞行路径和追踪的性能,最快将于2023年度着手。最晚于2026年度对导弹发射软件进行更新。雷达探测能力等也将加以升级,力争赶上2029年度开始量产的时间。
03式的改进型导弹使用边条翼替代了原先的鸭式布局。
为了封锁第一岛链的关键水道,日本近年来开始在琉球群岛多个岛屿,包括冲绳本岛、宫古岛、石垣岛和与那国岛部署岸舰导弹——12式岸舰导弹。日本从上世纪70年代末期就开始研制岸舰导弹,第一代岸舰导弹88式在1988年正式装备部队,导弹最大射程为150千米,采用惯导+主动雷达末制导的复合制导方式,每辆发射车配备了6个导弹发射筒。进入新世纪后,为了替代服役20多年的88式岸舰导弹,日本开始新的岸舰导弹——12式岸舰导弹。
12式岸舰导弹在2012年定型,2013年开始小批量试生产,2015年开始列装陆上自卫队。12式导弹是88式导弹的升级版,使用了新型发动机、制导系统和发射车等。导弹射程增大至220千米,可以在距离目标更远的距离发动攻击,导弹采用惯导+GPS+地形匹配制导+末端主动雷达制导的复合制导方式,据称,使用新型复合制导方式的12式岸舰导弹具有更好的目标识别能力和命中精度,具备攻击小型水面目标能力。2020年直属于陆自西部方面队的第5岸舰导弹联队在宫古岛上成立了第302岸舰导弹中队,装备包含4辆12式岸舰导弹发射车,将和陆自第15旅团共同组成“冲绳防卫集团”,2023年开始在石垣岛部署12式岸舰导弹,再结合部署在冲绳本岛的岸舰导弹,琉球群岛主要水道和周边水域都在12式导弹的射程覆盖范围之内。
在大国竞相发展高超声速武器的背景下,日本近年来也加快了本国高超声速导弹研制计划。根据日本公布的信息,日本将分阶段研制多个型号高超声速导弹,第一阶段研制出“早期装备型”的助推-滑翔高超声速导弹,由头部的滑翔型弹头和高性能固体火箭组成,滑翔弹头外形类似美国陆军AHW飞行器。该武器安装在高机动车辆上,作战时使用高加速的高性能火箭发动机助推到高超声速,在敌人防空导弹射高之上的临近空间高速滑翔,中段通过GPS/INS制导飞向目标区域,末段高速俯冲攻击敌人战舰,主要目标为包括敌方航母在内的大型水面战舰,射程300-500千米。第二阶段研制出名为“性能向上型”助推-滑翔高超声速导弹,可能采用类似于美国HTV-2的楔形乘波体的滑翔弹头,助推部分可能采用长度更长的固体火箭,射程进一步提升。第三阶段是研制出采用超燃冲压发动机的吸气式高超声速巡航导弹。
无论是“爱国者”系列、03式系列防空导弹还是12式岸舰导弹,都属于偏向于防御的武器,如果要赋予岛屿的军事基地导弹进攻性战力,还需要对陆攻击导弹。
2022年8月,日媒报道称,日本政府正考虑列装超千枚远程巡航导弹,并以西南诸岛(即琉球群岛)到九州为中心进行部署。日本政府官员透露,这1000余枚远程导弹将由日本陆上自卫队现有的12式岸基反舰导弹改进而来,改进后,导弹射程增至1000千米以上。
这个导弹虽说是12式改进型导弹,但从防卫白皮书公布的新型隐身巡航导弹照片来看,外形与12式反舰导弹有天差地别,很可能是为了减少研发的阻力,日本采用了惯用手段将其称为12式改进型导弹,就像把“出云”级航母称为护卫舰一样。12式该机型导弹采用了隐身设计,弹头采用了类橄榄形头部,头部有多个共点的大后掠面组成,弹体截面为六边形,弹体下方设置了倒梯形的进气口,弹体上方配置了一对可折叠带后掠的大展弦比弹翼,可使导弹获得较大的射程。该导弹很可能使用了12式岸舰导弹的制导方式,即采用惯导+GPS+地形匹配制导+末端主动雷达制导的复合制导方式。
日本2022年7月底发布的《防卫白皮书》首次向外界公布了远程巡航导弹模型的照片。
美国想在的岛链部署哪些导弹?
美军在第一岛链常态化部署的导弹比较少,只有为了保护几个驻日美军的基地部署了防空导弹。美国陆军于2006年在冲绳岛嘉手纳空军基地附近部署了4个“爱国者”PAC-3防空导弹连。值得注意的是,美军正探索“爱国者”PAC-3导弹在第一岛链机动部署的战术。2022年3月,美国陆军“爱国者”导弹系统借助两艘两栖气垫登陆艇(LCAC)从 “阿什兰”号登陆舰上运上岛屿,演习的成功证明了美军在亚太地区快速部署“爱国者”反导系统的能力。
美军装备的岸舰导弹也采用机动部署。实力第一的美军以前对岸舰导弹并不感冒,美军工研制的“鱼叉”岸舰导弹也是用于出口,但随着第一岛链不再安全,美军也开始装备岸舰导弹。2021年8月,美国海军和海军陆战队举行了号称40年以来最大规模海上军演——“大规模演习-2021”,在此次演习中,美国海军陆战队动用名为“海军/海军陆战队远征舰船阻击系统”(Navy/Marine Corps Expeditionary Ship Interdiction System,NMESIS)的岸舰导弹系统,其发射的RGM-184A NSM的导弹成功命中185千米外的靶舰。
NMESIS岸舰导弹系统紧凑,具有很强的战术和战略机动能力。
NMESIS岸舰导弹并不是全新研制的导弹系统,是现有货架产品的“集合”,发射车底盘选择无人版“联合轻型战术车辆”(新一代“悍马”高机动车),导弹则选用挪威的NSM反舰导弹(美军赋予的代号是RGM-184A NSM),每辆车配备了两个导弹发射箱,战斗全重约3.3吨,整个系统非常紧凑,可由气垫船、登陆艇、C-130运输机甚至“鱼鹰”倾转旋翼机投送,具有很强的战术和战略机动能力。
NSM导弹采用隐身设计,具备较强的突防能力动力系统为TRI-40涡喷发动机,最大射程超过200千米。在制导系统方面,NSM导弹惯导+卫星导航+末端红外成像的复合制导方式,弹上的双向数据链可实现“人在回路”中制导,并且可以在飞行中改变攻击目标,对时间敏感目标的攻击能力进一步提高。NSM导弹不仅具备反舰能力,还具备对地打击能力,其双波段红外成像引导头可以进行飞行地貌识别,匹配航路资料与地貌参考点进行低空飞行。与大多数反舰导弹只具备攻击沿海固定目标相比,NSM导弹具备打击纵深地面固定目标能力,而且还可以对付低速移动的地面目标。
为了提升对陆打击能力,美军还计划在第一岛链机动部署中程导弹,包括“远程精确打击导弹”(PrSM)、“暗鹰”高超声速导弹和陆基“战斧”巡航导弹。
美国计划在第一岛链部署中程导弹,但需要韩国、日本和菲律宾等国的批准,在日本部署的可能性最高,其他两国可能性较低,图为“暗鹰”高超音速导弹发射设想图。
“远程精确打击导弹”(PrSM)是美国正在研制的下一代地对地精确打击武器,用于替代现役的“陆军战术导弹”(ATACMS),可由“海马斯”或M270火箭炮发射。由于导弹直径缩小,M270系统可以携带发射4枚导弹,“海马斯”可携带发射2枚导弹,而且导弹射程增加至499千米,比“陆军战术导弹”增加至近200千米,打击距离大幅提升。该导弹除了用于打击陆地固定目标,经过升级还可以变身为反舰弹道导弹。该导弹的研制承包商雷神公司称导弹基于模块化设计,很方便升级,射程超过500千米或安装反舰导引头完全可行。
“暗鹰”高超音速导弹由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生产,可通过发射车进行陆基机动发射,射程超过2700千米。“暗鹰”导弹采用双锥体设计的“通用-高超音速滑翔体”(C-HGB),据美军方官员介绍,该导弹最大速度可达17马赫,主要用于对高价值目标进行精确打击。目前,美军已经对该型导弹进行了数次试射,计划于2023年内服役,与导弹配套的相关地面装备也已交付部队。去年3月,美国陆军第一军第17野战炮兵旅第3野战炮兵团接收了第一批“暗鹰”导弹的训练用硬件,包括运输、起竖和发射车(TEL)、发射箱和其他支援设备。
陆基“战斧”导弹试射。
去年4月,美国陆军表示将在2023财年将“机动中程导弹”(MIRM)项目更名为“战略中程火力”(MRC)项目,并计划在2023年前将陆基“战斧”巡航导弹和“标准-6”导弹的发射装置集成到半挂式卡车上以实验性部署。当年 12月,美国海军新闻网报道称,美陆军接收了首个陆基“中程火力”(MRC)连,交付硬件为一套完整的“陆基中程火力”地面设备和重装能力,包括一个连操作中心、四辆圆形发射车以及改装拖车。
陆基“战斧”导弹由海基的MK41垂直发射装置的改进而来,每辆半挂卡车安装了四个发射单元,除了“战斧”导弹,还可以发射“标准”-6对陆攻击导弹。美国陆军计划组建4个“战略中程火力”导弹连,每个连将装备8枚“战斧”巡航导弹和8枚“标准”-6导弹。“战斧”巡航导弹射程超过1500千米,而“标准”-6导弹射程超过400千米,而且两者都具备一定的反舰能力。(未完待续)
标签:
Copyright © 2015-2032 华西兽药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6840号-35 联系邮箱: 920 891 263@qq.com